人社畢業學生的形跡與動態
財務經理
財務經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管理公司的財務運營和資金流動,確保財務健康與穩定。負責編制財務報表、預算和現金流量預測,監控公司的支出與收入,並進行財務分析以支持業務決策。此外,還需確保公司遵守財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風險管理,並就投資、融資策略提供建議。他們通常還會協助內外部審計,與其他部門協作,以實現公司財務目標並推動整體業務增長。
學姊雖然一直以來都從事財務相關業務,不過因為進入職場後皆是在不同新創公司開始起步,因此需要負責採購、總務和業務等工作。學姊除了是一位財務經理外也具有創業家的特質,熱愛且提倡多方探索與學習的精神,在工作方面很有衝勁和熱忱。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學姊的工作經歷相當豐富,明確清楚自己擅長的事和未來的規劃,不管是對職場環境的洞察還是談吐與思維都在受訪的時候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目前學姊的工作型態彈性自由,扮演著導師的角色引導個人與團隊走上軌道,對於當下的生活也感到很滿意。學姊不只是大學畢業後的工作經歷非常獨特,在過去也參與過很多獨特的活動和個人的困境要面對。本文將接續說明她是如何與人社系的契合程度非常高、是什麼緣由而成為了新創公司的財務人員以及對現在人社系學生和新鮮人在職場上有何見解。
因志願所向而選擇的科系
學姊高中時是就讀住宿學校,當時一位要好的室友熱衷於參加各種土地議題相關的讀書會,而她也被邀請一同參與這些讀書會。這些讀書會另學姊對土地議題有更多了解也結識了一些社運人士,後續也藉此緣分投入了許多社會運動,真正對台灣的土地意識和當地居民的訴求有所認識。在高中課業上,學校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學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據她所述她認為自己是一個認真但不聰明的學生,因此在高中階段投入很大心力在課業上。而學姊的各個科目表現並沒有太大偏差,整體都表現得很不錯。但是在考量到大學志願時,她並不想把大學當作職業訓練所,希望能做一些和過去體制內截然不同的事。那時學姊的想法是大學是一個多方探索和學習的場域,很多事情出社會後又會從頭來過,應該趁大學設法嘗試不同面向的事物。後來考慮到家人的意見,期待她能從事法律或政治等傳統意義上定義為成功的行業,或是進入頂大,因此在兩者的權衡下她決定擁有交大校名和所學較為彈性的交大人文社會學系。
大學的多方學習經歷
進入大學後學姊認為和想像中並沒有太多差距,因為高中參加讀書會和土地運動的經歷使學姊對於人類學和社會學不會太過陌生。大學四年,學姊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一門人類學課程,那門課要求要到千甲里的原住民部落做田野調查。這種親身跟人接觸的經驗讓學姊收穫到很多回饋,不僅是對地區的環境和人文有更多了解,也更清楚田野筆記該如何撰寫,實際學習到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除系上課程之外,學姐也有被邀請到由族文碩學長姊主辦的讀書會,帶領讀書會的學長是位對土地很有熱情的研究生,平時會挑選幾本跟社會學、人類學或土地議題相關的書籍來閱讀和討論。學姊自認不是一位很擅長消化知識與闡述自己意見的人,但是在讀書會的環境中單單聽大家的討論便已獲益良多。成員間會根據讀本的內容進行討論,各自講述自己的看法,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下逐漸找出部分的共識,另外有些學長姊已是有許多社會歷練,提出的想法可能是學姊從未思考過的角度。讀書會的氛圍也是較為輕鬆,沒有繁重的進度壓力,在邊吃飯邊聊天的情況下進行討論,是學姊大學生活中很難忘的經驗。學姊大學還有兩堂對她而言影響相當深遠的外系的課程,一堂是傳科的影像剪輯課程,另一堂是管院的會計。這兩門課在當時對她來說只是暫時沒有方向,想多探索與學習的機會,但是沒有想到在後來派上了用場,尤其是會計的所學。
為生計奮鬥的大學生活與擔任志工的反思
學姊的家境並不是很好,大二便開始到處打工,賺取自己的所有學費和生活費。前前後後曾接過三個家教、餐廳打工、校內開放式課程工讀和水果部等各式工作,學姊很清楚這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支付自己的日常開銷,因此並不是漫無目的的找各種工作從事,而是盡量挑選最有效率的打工途徑。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學姊大學時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白當下在課業上主要專注於多領域的探索與學習,在工作上以賺取個人生活費為最大目的,打工不應該因為怕麻煩就隨意找個工作場合上崗。她提到現在仍有許多當初打工認識的朋友還有持續聯絡,對她來說工作除了工作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工作是展現自己態度的機會,當展現出正面認真的態度時便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大學除了要多探索不同領域的學問之外,也要多接觸不同的人們,這種互相幫助的關係網所能帶來的資源可能會比想像得更多。另外學姊也有參加校內印尼志工團,這個志工團的帶隊老師是人社系的老師,令志工團的思維和行動都頗有人社的色彩。其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很多觀點都會不停地被推翻,甚至整個學期的成果都會在最後一刻被質疑。在討論志工團在印尼所扮演的角色便一再的有新的意見,最後的共識是志工團要盡量避免給予這件事,帶著平等交流的心態學習他們的文化也交給他們農業的技法。過度的給予可能破壞他們的生存與傳統文化,進步和富裕的生活不一定是他們的理想,告訴他們現實的情況但依然讓他們保有自己的選擇權。例如他們不清楚自己所種植的咖啡豆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而這些收益也沒有回流到農民身上,透過讓他們了解更多的資訊,以便能更好的作出選擇。這次的經驗對學姊來說是非常驚豔的,透過直接與當地人生活,親身體驗當地的文化,如此投入的經歷所帶來的衝擊很是長遠,是大學很難得的經驗。
將各式所學拼湊合一
學姊曾擔任過系學會長,當時是被上一屆的系學會長舉薦也願意嘗試看看,不過據她所述,作為系學會長的日子也不至於非常忙碌,很多庶務都已下派給各個部門負責,自己只需要保持整體組織的運作。對她來說比較辛苦和印象深刻的活動是舉辦人社營,辦營隊需要同時兼顧不同項目的進度和各種細節,如場控、宣傳、資金或人手安排等。這次的經歷某種程度內化了自己會辦活動的自信,活動過程中會遇到種類各異的困難,這時便要想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來去因應,學姊認為這同樣是人社學生非常需要具備的,將一件事解構、排序並嘗試解決的能力。此外,學姐也曾擔任過校內諮商中心的志工,不過因為時間上的安排不久後便離開了。最後,大學有一門課學姊結合了許多過去所學結合成了一個很有自己特色的成果出來,她利用了在系上撰寫田野筆記的經驗、傳科影像課程的知識、開放式課程打工的剪輯經驗和過去參與學運的影像素材,製作了關於土地與族群的影片為最終的課堂報告。她提到這可能是大學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個人成果,融入了許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最後說到若不排斥任何可以接觸新東西的機會時,它就會慢慢拚湊成一些成果出來。關於轉系,學姊確實曾有轉系的念頭,但礙於自身心有餘而力不足,需要同時兼顧課業與工作,因此最後放棄了這個選項。而且她從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想要做到的事都有機會完成,大學或者是科系都不能決定一切,首要任務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才,才能更好的應對畢業後的社會環境。
從缺乏專業到個人心態的調適
大四學姊到了學長的公司上班,當時和公司談好一周有一個下午會固定請假回學校上課。或許這樣的工作方式乍聽很不可思議,但學姊說到機會是自己創造的,只要抱持著開放的心胸很多事情都是有機會談的。當時學姊僅有修過校內的會計課,但抱持著什麼都願意學的心態和學長討論過後,便擔任了學長草創公司的會計。進入職場後學姊同樣帶著大學時打工把事情做好展現自己的態度,不怕丟臉的有問題就請教他人,在職場上只要有真誠和肯學習的態度通常大家都會願意提供幫助。那時學姊一直有著當下大環境很差,要不停爭取更多以防機會消失的心態,因此內心的急迫感非常強烈,導致自己招攬越來越多的工作。這樣的心態讓自己的生活逐漸喘不過氣,甚至在做決策時已是以公司創辦人的角色去決定自己要做的事,認為自己要對股東負責。第一份創業工作的兩年間過得非常不好,生活得太過用力,不久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回過頭想,學姊認為是自己的家庭條件養成了這樣的心態,讓她不得不這樣做,不停地在追尋更多。但是現在學姊已經會更重視維持自己舒服的狀態,現在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先評估自身的條件和狀態,再相應選擇自己要做的事。階段性的設立自己的目標還有了解自己能做到的的事,不要一味的追求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的機會,所謂好的機會並不一定是適合所有人的。不要太過心急和給自己壓力,人們總經常關注外在而忽略自己的樣態,每個人在遇到不同事和不同人都會不斷改變,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就好。
為探索未知而不斷前行的創業路
學姊第一次的創業工作持續了兩年,空閒的的途中曾有到園區工作的機會,但當時在評估自己現在的狀態和在園區工作的生活後,發現自己還是更希望踏上未知的道路,繼續和他人一起創業。學姊前後所參與的新創公司經常是涉及到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是對她來說自己主要都是負責財務的業務,而當財務工作上需要與專業技術對接的時,會再請教和學習這些專業知識。講到請教別人的技巧,學姊表示沒有人有義務教自己,自己需要先窮盡一切學習的管道,當真的沒有其他方法後再展現誠意誠心請教他人,通常這時別人就有極大可能會願意伸出援手。其實職場上真的發揮自身專業的時間佔比不會有想像的多,更多的是在處理人的問題上,與人溝通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技能。這份工作開始穩定後,學姊意識到自己需要有更專業的背景支撐,回到了學校就讀財金在職專班接受更專業的訓練。當時學姊的工作內容已經不僅僅侷限在處理會計的報表和收支,漸漸的越來越偏重在宏觀的公司金流層面,例如需要為公司找尋新的經濟收入來源、如何與銀行溝通協調以及商業與金融的相關法律。回到學校繼續進修帶給學姊最深的感觸是將實務經驗帶回學習,學習的過程中會自動帶入過去工作上遇到的困難,進而了解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和過去的學習過程非常不同。學姊目前在工程類的新創公司,工作狀態非常自由與彈性,平時早上八點上班查看財務會計的狀況,除了月初和月底結算時會相對忙碌之外,隨時可以打電話告知一聲就離開公司。而工程的專業和之前產線設備的領域差距甚遠,以前需要面對的是產線工程師,現在則是工地的工人,與兩者相處的模式便全然不同。因此轉換到工程業時學姊需要不斷的積極查找資料,去了解每個機器的樣子與功能,確保公司的金流都有花在正確的地方。這當中會有許多知識的盲區和與工人間的誤解,態度和溝通能力在這時便會凸顯出重要性。
結論
在累積了一段時間的創業經歷後,學姐也觀察到人力市場的各種現象,同時希望把這些帶給未來人社的學弟妹參考。首先她提到許多大學生在進入職場後能量便開始急遽的下降,這一點雖然是完全可以想像的,因為工作容易消耗很大的心力讓人失去繼續探索和觀察自己狀態的動力。若這樣的現象是常態,那麼在大學階段就更應該多方嘗試和燃燒自己。工作時應該構思如何加快既有的工作流程,將省下的時間拿來探索和學習,避免陷入重複的步調而逐漸麻痺。作為人社系的學生一直被訓練主動學習的能力及開放的心胸,那麼在自己的大學生活便更應豐富自己的各種體驗,不論是學習、認識不同的人、玩樂或甚至短暫的停擺放鬆。學姊遇到的很多老闆都在找尋擁有企圖心和願意嘗試的人才,只有單一專業的員工很好找並且只專注在一個領域的人很容易隨時間變得遲鈍,無法兼顧到其他面向的事物。因此頭腦清楚綜合型的人才是很吃香的,這也正是人社系學生的機會,融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並不斷的充實自己。透過實務經驗和持續學習兩者相結合,會對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更加有興致,因此可以盡早嘗試累積一些工作經驗,也能多轉換不同的工作場域。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是過去完全想像不到的,不需要認為當下做的事情都要與未來有關,過往的各種學習和經歷都會在未來形塑成意想不到的模樣。很多人可能會因為追求熱情而感到迷惘,以自己為找到熱情的事務而沮喪,但是熱情是透過不停嘗試得來的。人生會遇到很多的機會,可以抓住就好好認真對待,若是抓不住的機會也不要太難過,慢慢調整心態。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活得開心,不要活著和死去毫無二致。